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最新展覽「讓原地發聲」 - 佳興部落文化藝術祭‏

百步蛇、南大武山 還有他們的伙伴們……………鱟裔.敦倫

我夢見我在喝酒、我夢見濃郁的木頭香氣、我夢見排灣族傳統的舞蹈在我的手、足上響應…這一次讓一切回到原點、讓生命的勃發參照著祖靈土地的啟示讓“山”與“海”的結盟用大地最原始的材料做媒介、讓平地與山地的情感回到人性樸素本質的園地、讓一切從原地發聲…

在古老的時候,太陽來到世間,產下兩個紅白顏色的蛋,並且指定百步蛇保護它們。兩個蛋孵出了一男一女,這兩個人就是排灣族的貴族…排灣族就是這麼富有想像力跟魔幻色彩的原住民族群,在大武山神的庇佑下,生命與願望總是依循著廣闊的天地和古代神話的傳說,將現實生活容匯成獨樹一幟的風格。

在海的這一端,有一個鄉下的孩子崇尚群山峻嶺廣闊無垠的視野,穿過重重的密林來到南大武山和他們一起生活、吃飯、喝酒與袒護大自然的神話,並且用木頭伸展他藝術家的特質,他就是第一個平地人從事原住民族木雕藝術創作的藝術家也是心雕居的創始人陳烱輝。

對於住在苑裡海邊的陳家來說,人生的巡迴就像是旅行者的追述,二代三人都因為排彎族的木雕淵源,觸及了生命的逆旅,在陳烱輝隱沒之後,歷史穿過思念的洪水,啟發了人性跟文化的繼承與發揚,讓“心雕居”這幢老房子裡蘊含追記的過境,也疏導了禁錮已久的另一種鄉愁…這一次展期長達近四個月的佳興部落文化藝術季,不啻是陳家的尋根之旅,另一方面也是要將原住民部落的文化興衰,用溫柔的語氣訴說白髮的遠去。

佳興部落目前雖是泰武鄉六個村中人口最少者,但因為舊佳興是許多台東排灣部落或泰武、來義部落的原鄉,所以仍保留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精髓,尤其是木雕部分更是執原住民木雕藝術之牛耳。陳奇祿在他與唐美君的《台灣排灣群諸族木雕標本圖錄》中曾總結:「階級組織的存在可能與木雕的存在具有互為因果的密切關係。佳興是排灣木雕的重要據點,在日據時期極盛時,幾乎全村的人都投入雕刻,即使到現在約80戶中,也仍有十幾位在世或剛去世的雕刻師,密度相當高…」,由此也似乎可以見到當初陳烱輝遠赴佳興部落學習木雕的時代意義。

台灣原住民文化的保存之所以日形可貴,乃在於文化本身的樂觀心性與健壯體質能與虛弱的台灣殖民文化作隔離,讓這塊土地保有真正豐攘的靈魂,心雕居這回舉辦這種非屬利益觀點的展出實屬難能可貴。在這次佳興部落的文化藝術季中,地區上涵蓋有與佳興淵源甚深的旁支體系,包括來義、大後等地的排彎文化創作人口,內容部分則有木雕、繪畫、陶器、編織、藝品…等。在展出期間每個月尚且安排有藝術市集與草地音樂會,將「泛山地文化」從底層混搭到高層藝術一併的展現,讓參訪的人能完整的一窺自然質樸的原住民生活風貌,尤其是世界知名的“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這次亦將由查馬克帶領隨同前來演出,於此刻泰武國小(目前位於佳興村)即將廢校遷往平地之前更是別具意義。

本次的展覽內容仍以最具代表佳興文化的木雕作為規劃的主軸,用歷史作為背景,一幕接著一幕,將排灣族的雕刻蜿蜒成一種時光的敘述。展出的作品中涵蓋各個年代的代表,包括有戰後出生的木雕家沈萬順、高富村與及作品饒富民族性風格的沈秋大、賴福隆、賴合順,還有年輕一輩的沈安日…等人,其中創作深具排灣傳統生活特色的沈秋大 更是對該村的木雕影響至巨,展品可以說是出色完整。

木雕彷彿是一種祖靈的圖紋,排序佳興部落成為排灣族的文化重鎮。時光的挪移也漸次的排序成山地與平地的文化交融。儘管「自然」與現棲社會的「自我」似乎有些不同,但古典美學家謝林曾經說過說:「我們知識中,一切純客觀的總和我們可稱之為自然。而一切主觀的總和,可稱之為自我或理性。這兩個概念是相互對立的。正因為自我和自然(非我)是兩個對立的概念,所以我們不能夠說哪一個在『先』,哪一個在『後』。這裡既沒有第一個,也沒有第二個,他們是同時的,是一個東西。」,所以我們也深深期待這山與海的交會,能為喘息中的原住民文化,帶來沒有先後次序的現代意義。

目前心雕居的一草一木以及所有木構建築雕刻,都是由藝術總監陳世佳的岳父陳清海(陳烱輝的三弟)依據原住民的木雕精神一手打造。但當責任揭發了我們下意識的奧秘、當來自上帝創發的這一個緣分,交織在「山的世界」跟「海的世界」的空間時 ,我們樂見族群的文化交融,我們也相信原鄉的記憶將融匯成一條暢通無阻的道路,銜接在神的教義與藝術的浪漫之中…

最新展覽「讓原地發聲」 - 佳興部落文化藝術祭


開幕活動: 2011/7/9(六)pm 4:00 ~ 6:00草地音樂會
展出期間 : 2011/7/9(六) 至 2011-10/30(日)
(開幕當天可享免費入園,歡迎參加)
(每月均安排手創藝術市集、草地音樂會~敬請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