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苑裡藺草文化館

探訪苑裡藺草文化館


苑裡藺草栽種在水田中,乍看之下會誤以為是稻禾,在以前的農業社會裡是拿來編織草蓆、草帽提供了生活上的照顧喔,藺草又名為鹹草,每年2~3期的收穫。老一輩的智慧令人佩服不已,相傳藺草的編織由來是由一位名叫洪鴦的女士所發明,洪鴦為了兒子的頭上生瘡化膿,又髒又臭,經常被蒼蠅叮咬,無法忍受,洪鴦為了保護幼子,於是編出了一頂藺草帽給兒子戴,於是編織藺草帽在苗栗沿海地區成為風氣。




 
藺草的編織過程是很費工的喔,聽老一輩的人說在藺草收割時藺草能長得像人一樣高呢,這之中要經過「收割」「曝曬乾燥」「收成」「整理」「加工」而成為可進行編織的材料。


長一點的藺草就拿來編織床蓆,短一點的藺草可設計在生活上每一個物品。藺草的交織形狀牢固又美觀,而因為藺草草中有氣孔,吸水量為鹹水草的2~3倍。具有除濕、吸汗的功效。而唯一的缺點是碰到水後容易發霉潮濕,必須再曬乾後放置陰涼處。切忌即摺疊或擠壓,以免折斷草莖喔。

午後的時光裡我看見了兩三位阿姨坐在地上編織著藺草。
只聽見了她們彼此相問說今天編織多少了,在他們的生活裡每天和藺草相處,令人感覺單純又純樸。也因為這些阿姨們對藺草的熱愛繼續把藺草編織的文化留傳下來,讓我覺得人的表現就是文化傳承喔。
 

以前時代背景所留下的產物,不管是腳踏車,磨米器與廚房的炊坎工具,一代一代的更新替換,也許看見這些您想念的是您的家人,也許是不捨時代變遷太快,在這些文物上想念了過往的生活記憶。

此外,在藺草館的外面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稻田彩繪是利用了紫色的稻米,而因為紫色稻米因質地偏軟,口感較差,利用在休閒農業方向上。這樣的技術聽當地的人說是非常艱難,首先要使用傳統的畫線器,在稻田內畫出九宮格,依圖樣定出座標,再牽線描出圖樣或字體輪廓,最後種上紫色秧苗,周邊再種植一般的綠色秧苗。
走一趟苑裡藺草文化館會處處發現苑裡人文的用心,看到了藺草的偉大更能比照現今物質流動的快速,活在當下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喔。







藺草文化館


住 址: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7鄰彎麗路99號

電 話:037-741319

開放時間:AM 09:00~PM 17:00 週一休館

自由參觀,團體預約導覽,每人酌收解說費用30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